网上科普有关“手脚冰凉、睡不着?”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手脚冰凉、睡不着?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冬春交际的夜晚比较阴冷,有的孩子会出现小手、小脚冰冰凉的情况,不会自己暖被窝,从而影响睡眠。这是怎么回事呢?是被子、衣服不够多吗?其实,通过摸手脚的温度来判断孩子的穿盖是否足够,是不太准确的。
孩子的颈背部温热,精神状态不不错,只是手脚温凉,是正常的,这是因为孩子小、夜晚天气冷,末端血液不流畅。但如果孩子手脚一直很冰冷,影响睡眠,家长要找一些应对方法。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下孩子手脚冰凉、入睡难的问题。
孩子手脚冰凉是哪里出了问题?
一般来说,孩子手脚冰凉、不能自暖有3种情况:
①外感
孩子手脚冰凉、后颈凉,同时出现打喷嚏、流清鼻涕等症状,通常是风寒束表导致的。这个时候,肌表的毛孔收缩,卫阳被郁,气血不通畅,不能通达四肢,温煦腠理。
孩子如果怕冷得厉害,要提防即将到来的高烧,这说明寒邪郁积在体内,正在继续发展变化,有寒热夹杂、入里化热的征兆。这个时候,用好小儿葫芦散等感冒药,及时对证治疗外感。
②贫血
贫血是造成孩子手脚冰凉的原因之一。贫血会导致体质虚弱,末梢循环相对较差,自然就会导致手脚冰凉。
一般儿童贫血都是缺铁性贫血,想给孩子补充铁剂。注意:铁剂治疗要慎重,需在医生确诊后遵医嘱使用。其实,很多孩子被家长误判为“贫血”,更多是因为体虚、气血不足。
③阳虚
阳气乃生命之本,温煦身体是其重要的功能之一。如果阳气不足,无法运达至手脚等肢体躯干的末梢部位,便会出现畏寒、手脚冰凉等现象。
孩子如果长期手脚冰凉,平日的衣物、睡觉盖被子都足够的情况下,手脚依然是冷的,要注意孩子是否偏阳虚:阳虚宝宝症状,面色?白、青白、无光泽,声音低弱,怕冷、容易出虚寒,喜热饮、热食,大便烂、小便频,舌淡胖、常有齿痕。
无论是气血不足也好,偏阳虚也好,用食疗温阳的效果是比较明显的。
经常手冷脚冷的孩子,只要没有热证,煲汤煲粥的时候可以多放点姜。冬春交际的时候,还可以适当吃点羊肉碎粥、牛肉碎粥。
④积食气滞
孩子经常四肢冰冷,还有可能是严重的消化不良阻碍了中焦气机的正常舒展,尤其天气寒冷时更明显。每天花10秒看孩子的舌苔、口气、大便、睡眠,能够很容易判断是否消化不良。
由于积食气滞导致的四肢冰冷,不能吃上面所说的羊肉汤、牛肉汤,而是要及时消食导滞,此外还要注意少食多餐、控制七分饱、清淡饮食(饮用新三星汤时要素食)。
学会3个方法孩子不再“冻手冻脚”
了解了孩子手脚冰冷的原因,那怎样才能让孩子的手脚暖起来呢?下面就来教大家几个方法。
①泡脚
泡脚是一个很好的提升阳气的方法。在晚上睡觉前,可以用温水给孩子泡泡脚。
要注意以下几点:
泡脚年龄
不建议1岁以下的宝宝泡脚。
泡脚时间
1~3岁:5分钟左右;3岁以上:10~15分钟。
泡脚温度
38~40 。
泡脚频率
不建议每天泡,每周1~2次。
孩子手脚长期冰冷,在无热证的情况下,可以用艾叶或生姜煮水放温后给孩子泡脚,驱寒疏通气血的效果更佳。
人体的脚底有非常多的穴位,所以在泡完脚后可以帮孩子捏一捏涌泉穴。如果家长实在搞不清穴位,简单给孩子揉一揉脚底,同样奏效。
不泡脚的时候,给孩子睡前捏捏脚丫,也能促进血液循环,让宝宝的脚暖起来。
②补阳儿推法
除了捏脚,还有其他儿推手法可以加速孩子体内的血液循环,温补阳气:
温阳儿推法
补脾经:30次
补肾经:50~100次
揉二人上马:1分钟
捏脊:5次
③补阳食疗
除了前面说的适量葱姜蒜、适量牛羊肉,孩子消化好的时候,还可以适当给孩子吃一些驱寒温阳的食疗方,姜枣茶和姜汁黄鳝饭都是不错的选择:
姜枣茶
材料:姜片2片,去核红枣2枚,红糖适量。
做法:姜片和红枣下锅,加约5碗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10~15分钟后可加适量红糖调味,代茶饮。
功效:驱寒暖中,补气养血。
适用年龄:3岁以上消化好、无热证时对证、少量多次分服。蚕豆病可服。
姜汁黄鳝饭
材料:黄鳝1条,姜汁10g,大米50g,葱花 5g,姜适量,盐、生抽适量。
做法:
黄鳝清理干净、切丝,加少许盐、生抽、姜片腌制片刻;煮米饭,饭熟前20分钟,将黄鳝和姜汁倒于饭面,蒸至饭熟后,倒入葱花拌匀即可。可作日常食疗,每周2次。
功效:补气养血、祛湿散寒。
适用年龄:3岁以上消化好、无病痛时对证、少量多次分食。蚕豆病可食。
每天坚持给宝宝捏脊,会有哪些好处呢?
宝宝感冒能捏脊吗
宝宝感冒能捏脊吗?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宝宝身体素质差很容易感冒,宝宝捏脊是对宝宝的一种保健方式,那么宝宝感冒能捏脊吗及宝宝捏脊的穴位有哪些?下面我会给大家做详细介绍,宝宝感冒能捏脊吗?
宝宝感冒能捏脊吗1
宝宝感冒能捏脊吗
宝宝感冒是可以捏脊的。
肺系疾病孩子反复感冒、咳嗽,西医称为免疫功能低下,中医则认为是小儿卫外功能薄弱,阴阳不调。捏脊通过刺激督脉和膀胱经,能调和阴阳,健脾理肺,从而达到提高免疫力、减少呼吸系统感染的作用。实热证的小儿发烧,手上的穴位推拿完后加推背(从大椎穴推至长强)至皮肤发红发热,能有效加快退烧速度。上捏脊能调动一身阳气,阳气升,可温肾健脾,令脾肾得以运化,同时,捏脊经过后背膀胱经上一系列重要腧穴,对肾、脾、肺都有直接影响。因为上捏脊的根本目的是补阳气,所以更适合虚寒证为主的积食、便秘、腹泻、感冒等症状,对于素体阳虚的孩子而言,阳气得到提升,抵抗力自然会增强,胃口也会变好。
宝宝捏脊的穴位
捏脊的穴位是指“夹脊”穴,位于腰背部,当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0.5寸,一侧17穴,左右共34穴。
人体背部的正中为督脉,督脉的两侧均为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路线。督脉和膀胱经是人体抵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线。通过捏脊疗法,可以疏通经络,达到调整脏腑的作用。
宝宝捏脊的方式
1、让宝宝俯卧于床上,背部保持平直、放松。
2、捏脊的人站在宝宝后方,两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
3、食指半屈,用双手食指中节靠拇指的侧面,抵在孩子的尾骨处;大拇指与食指相对,向上捏起皮肤,同时向上捻动。两手交替,沿脊柱两侧自长强穴(肛门后上3~5厘米处)向上边推边捏边放,一直推到大椎穴(颈后平肩的骨突部位),算做捏脊一遍。
4、第2、3、4遍仍按前法捏脊,但每捏3下需将背部皮肤向上提一次。再重复第一遍的动作两遍,共6遍。
5、最后用两拇指分别自上而下揉按脊柱两侧3~5次。
6、一般每天捏一次、连续7~10天为一疗程。疗效出现较晚的宝宝可连续做两个疗程。
宝宝捏脊的注意事项
年龄
捏脊疗法适于半岁以上到7岁左右的'宝宝。年龄过小的宝宝皮肤娇嫩,掌握不好力度容易造成皮肤破损;年龄过大则因为背肌较厚,不易提起,穴位点按不到位而影响疗效。
时间
每次捏脊时间不宜太长,以3~5分钟为宜。
手法
1、开始做时手法宜轻巧,以后逐渐加重,使小儿慢慢适应。
2、要捏捻,不可拧转。
3、捻动推进时,要直线向前,不可歪斜。
温度
捏脊时室内温度要适中,捏脊者的指甲要修整光滑,手部要温暖,手法宜轻柔、敏捷,用力及速度要均等,捏脊中途最好不要停止。
时段
捏脊在早晨起床后或晚上临睡前进行疗效较好。捏脊前要露出整个背部,力求背部平、正、肌肉放松。
禁忌
宝宝背部皮肤有破损,患有疖肿、皮肤病不宜食用捏脊法。
宝宝感冒能捏脊吗2捏脊是民间一种常见的保健方法,也是利用中医治疗儿童疾病促进儿童生长的一个好方法,很多人对知道捏脊对预防孩子便秘,促进孩子的新陈代谢的发展其实都是有很多的好处的,可以说捏脊就是一种最好的保健方法,捏脊对解决孩子的厌食问题,积食问题都能起到一个很好的效果,而对于那些没有这方面问题的人来说捏脊就是一个最好的保健方法。
但是捏脊也是有很多讲究的,如果不注意的话不仅不能起到一个保健的作用,说不定还会影响到孩子的正常的生长发育呢?
那么给宝宝捏脊都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厌食、积食:从“长强”开始,拇指及食指将皮肤提起,食指向前推动,拇指向下形成捏拿、推捻动作,一捏一放,两手交替,沿着脊柱中线徐徐向前推进,一直捏到“大椎”为止。重提脾俞、胃俞、大肠俞1次。
呕吐:常规捏脊6遍,从长强捏至大椎止,重提脾俞、胃俞、大椎穴。
便秘:常规捏脊6遍.从“长强”捏至“大椎”止.重提胃俞、大肠俞、大椎穴。 捏脊时的注意事项捏脊时,在手上适当涂抹一些爽身粉,不但可以提高疗效,同时又能呵护宝宝娇嫩的皮肤。
将捏脊时间安排在清晨或者入睡前进行,效果不错。但不建议空腹进行,且饭后不能立即拿捏,最好间隔2个小时以后开始。严格控制每次捏脊的时间,对于体质较弱的宝宝,建议每天一次,每次3分钟左右为宜,且中途最好不要停下。
捏脊疗法只适用于半岁以上七岁以下的宝宝,年龄过小由于皮肤娇嫩,力度掌握不好很容易弄破宝宝的皮肤;年龄过大.此时背部肌肉渐厚,不易提起,穴位点按不准从而影响疗效。对于积食情况较严重的宝宝,捏脊的同时,可配合刺四缝、开四关、药物、针刺.敷脐等疗法,以提高整体疗效。如果宝宝出现情绪不稳,或者抵抗意识的话,就不要再强行继续了。另外,对初次捏脊的宝宝,动作一定要轻柔.捏住肌肉向上提时,不要提得过重.否则会导致宝宝产生恐惧心理.拒绝配合。如果宝宝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很可能会因为过于哭闹,加重病情或引发意外,家长在捏脊的同时要时刻关注宝宝的反应。对于患有先天性神经系统疾病或由外伤而导致严重智力不足的宝宝,不适合进行捏脊治疗。如果宝宝近期或正患有某些急症,如感冒、发烧等,这段时间也不能进行捏脊.直到病情好转。
总之捏脊虽然是一种很好的保健方法,但是捏脊也是会有很多讲究的,如果不注意其中的注意事项的话,那么也会给孩子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给孩子做捏脊的时候应该了解一下给孩子捏脊都有哪些讲究,孩子适合捏脊吗?
很多保健书和各种儿科按摩专家都在讲小儿捏脊,只讲捏脊的好处,比如疏通经络,增进食欲,促进气血流动,改善脏腑功能,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而脊椎推拿不当带来的副作用往往只是寥寥数语甚至根本不提,给家长一种每个孩子都适合脊椎推拿的错觉。
捏脊疗法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通过将拇指和食指的中段一步步捏在宝宝背部的皮肤表面,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么宝宝可以捏一下宝宝的后背吗?捏宝宝背有什么好处?
1.可以治疗多汗症
对于容易出汗的人,可以试试捏脊,因为捏脊可以刺激人体脊柱两侧的植物神经干和神经节,从而达到止汗的效果。
2.调理脾胃
脾胃异常不仅会引起腹胀腹痛,还会导致人夜间睡眠困难。此时,捏脊疗法可以调理脾胃,使其正常工作。
3.提高免疫力
持续咳嗽、反复感冒等症状是人体免疫力低下造成的。缓解这些症状,提高免疫力是关键。大家都可以捏脊柱,因为捏脊柱可以通过刺激督脉和膀胱经来调和阴阳,从而提高免疫力。
4.治疗腰肌劳损
背部有很多穴位,经常整脊有治疗腰肌劳损的效果,因为背部有皮俞、舒威、肾俞等穴位。
脊椎按摩步骤
1.脊椎按摩前,脱掉宝宝的衣服,露出整个背部。让孩子平躺在床上。父母可以暖手,轻轻捏宝宝肩膀,让宝宝背部放松。
2.将拇指放在孩子脊柱两侧,从下往上推,推的同时用食指和中指捏住脊柱旁边的皮肤。
3.从龟尾椎到大椎各一次,每次推3-5次,捏3分钟左右。最后一关,每挤3次,提1次。脊椎按摩每天一次或每隔一天一次。
4.操作时,捏皮的量和提拉的力度要适当,使其能轻松顺利地推进。按摩要快速流畅。前进的时候要走直线,不要歪斜。
脊椎按摩的注意事项
1.注意着凉:由于按摩时宝宝上身裸露,所以要注意不要让宝宝着凉。
2.捏脊时间:捏脊最好在宝宝早上起床后或晚上睡觉前进行,疗效较好。
3.捏脊年龄:捏脊疗法适用于半岁以上至7岁左右的婴儿。半岁以下宝宝,不要捏脊椎,皮肤太嫩,容易受损。
4.捏脊禁忌:宝宝有发热、感染、背部皮肤破损、疔疮、皮肤病等身体不适。不要按摩。
5.整脊条件:整脊师的指甲要修剪平整,手不能太冷。
什么情况下可以捏脊椎?
捏脊其实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很多好动调皮的孩子,只要父母叫他们捏背,就会非常老实听话地躺在那里。平时揉捏孩子的脊柱可以起到保健的作用。但是不要贪心。一般一天捏3~5次就够了。多掐是没有意义的。生病了可以捏几下。而且捏脊还可以作为其他按摩手法的铺垫。比如发烧或者感冒的时候,可以先用捏脊法促进他阳,再用其他方法。
关于“手脚冰凉、睡不着?”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雁彤]投稿,不代表中心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xn--4kr3px0kd31czgcy5ah28ay0l.cn/cshi/202502-227.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中心号的签约作者“雁彤”!
希望本篇文章《手脚冰凉、睡不着?》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中心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手脚冰凉、睡不着?”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手脚冰凉、睡不着?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冬春交际...